首页
> 宣传教育 > 廉政文化

视力保护色:
清官廉吏是如何炼成的? ——聚焦央视开年大戏《于成龙》三大亮点

2017-01-06 信息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浏览次数:字体:[ ]

电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开播当天,另一部四十集反腐大戏《于成龙》也震撼登场。该剧由中央电视台、山西省委宣传部、中央纪委中国方正出版社、山西影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联合出品,自1月3日起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时段。

于成龙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300多年来,于成龙的清廉故事代代相传,脍炙人口。电视剧《于成龙》以于成龙的生平功业为主线,讲述了他45岁时出仕,心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豪情壮志,再现了这位“吏者之师”胸怀社稷、心系民生、清廉淡泊、莅事忠勤的为官风范。

亮点一:荡气回肠的故事情节

《于成龙》是一部令人感慨万千却又觉荡气回肠的历史巨制。

山西永宁州来堡、川口等村庄上千亩肥沃的河滩耕地被八旗恶吏喀尔齐跑马圈占,掠夺一空,当地百姓顷刻间家园尽失,只得流落寺院,暂避祸端。死里逃生的于成龙,为营救被喀尔齐拘禁于永宁书院的岳丈邢济堂而身陷囹圄。同时被喀尔齐打入死牢的还有敢为民做主、坚决反对圈地的永宁州同周瑞和。在狱中,于成龙联手周瑞和共同策划了举报喀尔齐的计谋。接到于成龙从监狱里秘密传出的纸条后,邢济堂亲赴京师,面见自己的学生陈廷敬,并通过陈廷敬将万民折呈递御前。刚刚登基的康熙皇帝力排众议,降旨将喀尔齐正法示众。

平息圈地事件不久,赶赴省城参加科举的于成龙再次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揭穿了当年的科举腐败案。落魄回乡的于成龙做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定,他要以前朝副榜贡生的身份前往京师掣签,出仕为官。此举惊动了七里八乡,亲朋故友一时间都为他捏了一把汗。然而,于成龙眼里看到的不光是社会上的各种弊端,触动和吸引他的还有一个新兴王朝正一步步走向盛世的曙光和希望。

年近半百的于成龙,满怀治国理想,抛妻别子踏上了仕途。

短短二十三年间,吏部考核于成龙三获“卓异”,由七品知县做到知州、知府、按察使、布政使,直至直隶巡抚两江总督。其间,时时充满了惊险传奇,处处经受着生死考验——

初到罗城,安民缉盗、九死一生,勇斗恶吏,将藩田归民;

继任黄州,造桥失事、革职为民,布衣受命、东山平乱;

官拜福建臬台,不徇私情、为民请命,智斗王爷、平冤罢莝;

就任直隶巡抚,以封疆大吏之身,抗命赈灾、挖出窝案,痛下狠心、处决妻弟,整治了腐败,清廉了吏治;

年近七旬高龄,再负重任,总督两江,胸怀社稷、心系民生,力除“火耗”、不畏权贵,先斩后奏、处决皇亲,赤胆忠心,震惊朝野。然终因积劳成疾,泣血檄文,使命未竟,端坐而逝。

于成龙清廉淡泊、莅事忠勤、苦节克贞、鞠躬尽瘁的作风,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开启了弊绝风清的时代风尚。康熙帝泣泪下诏,称誉于成龙为“天下廉吏第一”。

围绕核心人物于成龙的众多主要角色,二十三年走遍了东南西北的六个地方:山西、广西、湖北、福建、直隶、两江。自然风貌、风土人情迥异,六个地区故事不同,人物各异,但都统一在“于成龙”这三个字里。该剧导演、曾执导过《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等作品的吴子牛说:“这部连续剧六个板块仿佛六部大电影——是这部剧不同于其他任何电视剧的结构特色,也是耀眼的观赏亮点。”

亮点二:深耕历史挖掘人物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传承中华文化,是古为今用,“‘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掘300多年前发生在清代于成龙身上的故事,是以他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今人树立典范和榜样,更是对中华文化优秀基因最根本的传承,对中华审美风范最基本的依循。

吴子牛认为,作为一部剧的导演,接手每一次创作,首先是要“处理”你面对的题材以及人物所处的时代、故事与时代的关系,人物与历史的关系,以及主人公与剧中的各种人物的关系,继而分析这个题材,解读这个故事,找到故事中主人公的“魂”,也就找到了这部剧的“魂”。然后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影视手段,去叙述这个故事,去塑造刻画主人公以及剧中的各色人物。

《于成龙》的魂是什么?吴子牛认为,就是主人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情怀。中国是有几千年深厚的文化传承的国家,历代官员无一不受其熏陶和影响。《礼记》中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即为古训。顾炎武《日知录》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徐锡麟的“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等不胜枚举。这些都是于成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基础和家国情怀出处所在。

高天厚土之下,奔腾的黄河之滨,当主人公于成龙走出永宁书院,满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想之时,他已届45岁。从此开始了他悲壮却又波澜壮阔的官场生涯。这本身就是个传奇,却又有真实的历史记载。他是铭刻在大清历史中的廉吏能臣。

经过在山西永宁书院几十载的苦读,于成龙获得了文化和思想的深厚积淀,终于厚积薄发。当康熙新朝急需用人之际,于成龙掣签出仕,无疑成为了一颗官场新星。当他坐着驴车,怀揣着母亲典地和乡亲们为他凑的盘缠,离开故乡的堡门时,即开始了他出将入相、出神入化的传奇。这有他尔后一连串艰难的脚印佐证。他的作为,他的担当,二十三载的官场岁月,掷地有声,引起大江南北的回响,印证了这位三获“卓异”评价的廉吏于成龙非凡的人生。

电视剧毕竟是艺术创作,在原则范围和道德准则既定之后,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情节发展,可不必拘泥于所谓的“历史真实”,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剧中有一个场景,初冬第一场瑞雪降落的夜晚,三个意气风发的读书人得知朝廷急需用人,可直接去北京掣签为官之时,兴奋之余,不约而同地齐吟:“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这个情节,道出了主人公于成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志向,道出了“父母官”的真谛。按照历史记载,这副对联产生在于成龙时代之后,但此时依此联描绘于成龙的心声,确实是再准确不过了。

吴子牛说,读书与做官也是这部剧的亮点之一。剧中信手拈来的官员,比如章吉仁、周瑞和、金光祖、张朝珍、陈廷敬、熊赐履、明珠甚至屈九万等人,无一不是经过严格的科考而入仕做官的,不是举人就是进士,甚至榜眼、探花、状元……毛泽东曾经说过:“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可见,深厚的文化积淀、高远的思想境界、博大的人文情怀对一个官员是多么重要!

亮点三:回应现实关切“接地气”

清官戏在中国戏剧史上历史悠久,在人物故事和形象塑造方面积累了很多的“套路”。同时,近些年来,关于于成龙的影视剧出了不少,其中不乏精品之作。如何使这一个“于成龙”不落窠臼,真正吸引观众?

“作为此剧的创作者,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塑造一个可爱的于成龙,让广大观众喜爱他。我也会尽最大努力拍出一个可爱的于成龙。如果能达到这个目的,那才可以说这部剧成功了。”吴子牛说。

于成龙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几百年前的清代,但他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的“担当”精神,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情怀,他的克己甚至“自虐”,令人崇敬,的确是今人的榜样。在这部剧中,于成龙的深情和大爱会时刻感染着观众;他对故乡、亲人、师长、百姓的爱,对自己好兄弟的友情,对自己治下百姓的关怀和爱戴,每每让人感动不已,敬佩不已。

该剧不是那种直奔主题而去、为“廉吏”而“廉吏”的宣教式的片子,而是从“一个廉吏的成长”这个角度去写于成龙,剖析他,刻画他,深入他的内心去感受他,继而才是赞美他。“要让他有血有肉有感情,有爱才能有担当。写他的爱和恨、喜和乐、伤痛和眼泪、细语与呼喊……把动人的故事写好,把深刻的思想和感情表达好。”为了这个目的,吴子牛要求演职人员全身心投入,去感悟全剧的魂魄,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尽全力拍成一部具有极强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的电视剧,真正展现出“一代廉吏于成龙”。

吴子牛说:“这是一部比较‘高大上’的主旋律电视剧,但它具备了很强大、很深刻的现实意义。这部历史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又是一部深刻的现实主义作品,更加需要受众的思考和感情的介入,因此,在叙事的结构组织上、人物塑造上、思想意义的表达与叙事手法和角度的匹配上,我一直努力寻求叙事风格样式与故事和人物的最佳结合。”

剧中的于成龙是生动的、立体的、全方位的,是一个脾气直爽、感情冲动、说一不二的读书人。他为人勇敢豪气,不惹事,不怕事,正直耿直,恪守遵循“天理良心”,极富感情,胸有大爱。他是爹娘的好儿子、妻子的好丈夫、孩子们和蔼的爹爹和爷爷、朋友们眼中的好大哥,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百姓心中的父母官、官员的楷模、皇上赞不绝口的能臣廉吏。但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抠”,“抠”得让人不满,让人生气,只是这个缺点丝毫未影响他身边的人二十余年对他的紧紧跟随,他们虽有怨但无悔。

吴子牛与全体演职人员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使这部剧在主题思想、人物刻画、情节发展、艺术表达等方面呈现出匠人精神般的精湛水准。这部具有极强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的电视剧《于成龙》,注定如凤凰涅槃、蝉蜕龙变一般展现它的气魄与辽阔,真正呈现出“一代廉吏于成龙”的绝代风华,为广大观众带来内心的涤荡与震撼。(文周)

(编辑:)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全文下载]:
上一篇:
下一篇:
 
  欢迎发送电子邮件至ytjwxcb@yt.shandong.cn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中共烟台市纪委 烟台市监察委员会 主办 烟台市综合信息中心创意制作和技术支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